继共享单车带火各种共享概念之后,共享租车这个面世更早,却一直未呈爆发态势的行业,今年开始又有风生水起之势。
8月31日,凹凸租车宣布完成C+轮融资,其上一轮融资是在6个月前;也是在8月下旬,滴滴租车宣布上线“分分租”业务,涉猎短时租赁市场,此前滴滴租车已经上线整日租和海外租业务。
此外,在一些城市的街头,人们开始看到形象整齐划一的各种共享租车品牌。共享租车,这个曾经资本涌至但随后遇到瓶颈的行业,能否在当下共享经济环境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中,真正迎来爆发期,并快速产生出类似摩拜、ofo一样的行业龙头?日前,启元团队的小伙伴们做了走访与探讨,对于这个行业,我们的思考和认知如下,与大家分享之。
当下共享租车行业的两大模式
眼下来看,共享租车行业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凹凸租车、PP租车(现更名为START)为代表的P2P模式,即个人对个人模式。车辆来源为个人车主,以整日租业务为主;二是以Gofun、CAR2GO、EVCARD为代表的B2P模式,车辆来源为自有,车型较为单一,车辆以统一形象在街头展示,主打分时租赁。
我们不妨将第一种模式概括为轻资产模式。优势有很多,车辆不需要自有,资金成本足够低,而且可提供给租车人的品牌和车型非常丰富,能够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所以,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和扩张性也较好。
当然,其劣势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交易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比较高,产品供给非标准化。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凹凸租车在P2P模式里加了一个B,变成了P2B2P模式,也就是在车主和租客之间增加了24小时管家服务,免费帮助客户取送车、一站式理赔等等,提升客户体验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交易频次、交易力度和运行效率。
第二种模式为重资产模式,平台自行购置拥有车辆,或与某方合作拥有车辆,优势在于形象统一,品牌效应非常明显。但劣势在于成本非常高,且车型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仅从成本角度出发,如果将自有车辆作为租赁供给来源,必须有极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或者大规模的造车能力(与有造成能力的企业合作),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牌照资源和停车位资源。
基于重资产所带来的成本约束,这一模式的扩张性和可复制性欠佳。目前我们看到的国内几大B2P共享租车品牌,基本是由拥有造车能力的平台主导,且仅限于某个一线城市运行。例如Gofun是首汽旗下共享汽车品牌,运行于北京;EVCARD是上汽集团旗下共享汽车品牌,运行于上海;CAR2GO则是由汽车制造商戴姆勒主导,运行于重庆。
必须具备的能力
基于对共享租车行业上述两种模式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个比共享单车要复杂得多的行业,考验运营者精细化运营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点位非常之多。
仅就业务流程来说,如何让租用方以最小的成本,顺畅地预约和取到车,怎样方便地还车、验车?出现事故和坏损情况时,如何高效地进行事故处理、保险理赔,最大程度地保护车主和租车方的利益?这其中,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客户体验度。而这些都不是简单靠烧钱补贴就能解决的,经营者必须吃透这条业务流程中的所有环节,把垂直方向做深做透。
正因为此,早在2013年面世,2014年就获得资本关注的共享租车行业,并没有像共享单车一样迅速爆发并形成寡头竞争格局。这个赛道的第一批参与者中,Cocar和友友租车已经相继倒闭,被淘汰出局。凹凸租车的投资人、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就说过,共享租车眼下应该追求效率,而不是规模。而且这是个持久战,至于最终能否爆发,何时爆发,谁也无法预料。
所以我们看到,身处于这个赛道之中,不少平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一是将功夫做深,提升客户体验度;二是获取更多的资源,毕竟资源在先,整合在后,有了资源才可以整合。例如凹凸租车吸收太平洋保险和具有国资背景的上海国和作为投资方,并与太平洋保险合作开发适合共享租车模式的保额达205万元的新险种,还推出“出险代步车”服务等等。
此外,为了和神州这些已经具有优势的平台竞争,一些P2P共享租车品牌也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主打B级车及个性化车型,将先天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难以浇灭的资本热情
虽然共享租车行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先入者已有倒闭案例,但是创业者和资本的热情并未熄灭。2017年以来,资本对于共享租车的热情又重新升温。
今年2月份,小二租车获得数千万元A轮投资;3月,巴歌出行获得宝驾出行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4个月后又获得2500万元A轮投资;4月,途歌TOGO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PonyCar马上用车也分别于2月、6月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达到两亿多元。此外,还有文头提及的凹凸租车于8月底获得C+轮融资。
各路资本的动作,显示出大家对于共享租车市场未来的看好。一是共享经济概念逐步为市场接受,市场正逐步培育成熟起来;二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汽车限牌,国家层面对汽车租赁行业出台鼓励性意见,各种政策层面对于行业发展均是利好。
但基于行业自身的属性,共享租车接下来的赛道,一定还是要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长很多,距离爆发点可能尚有一段距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赛道越长,越是考验参与者的自我造血机能和续航能力,单靠烧钱铺规模绝对不够,这已经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路径中得到证实。未来几年,谁能尽快完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保证客户体验度、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做大规模,真正成为有绝对优势的行业领跑者,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引述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的观点。在共享汽车领域投资和创业,最好是能掌握以下三种能力的参与者:资金成本足够低、掌握政府资源、具备大规模造车能力,这将会有大概率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