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之年,大挑战带来新机遇——启元发布2016年度高净值理财策略

2016-01-07

【提要】

资本市场:一级市场显现诸多新机遇,要保持敏感度;二级市场机会大幅减少且风险加大,要谨慎。

类固定收益资产:收益下降,风险上升,可降低配置比例。

境外资产:增加境外资产仍是大势所趋。资金允许条件下,可适当做长线配置。


每逢岁末年初,当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理财市场时,都会感叹变幻如此之快,过去两年尤为如此。2015年,可以用一个主基调来概括—“降”。上证指数在攀上5000点高峰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迅速降至3000点,类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收益在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贬值,背后更是GDP增速降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


展望2016年,在去产能、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传统过剩产能和旧模式愈加式微,GDP增速下降和产业转型并进。新兴产业和新模式将成为转型期稳增长的亮。相对应,新兴产业权益投资的表现将优于传统类固定收益市场,一级市场机会涌现,考验眼光和魄力,二级市场估值受挤压,需格外谨慎。 


具体而言,我们对于金融投资各细分市场,做出如下判断:


【一级市场】


在制度层面,战略新兴板、注册制的推行箭在弦上,将与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共同组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更为灵活的上市标准为资本市场拓宽了覆盖面,利好PE/VC和并购基金的价值变现和产业整合。战略新兴板和新三板将起到承接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的重任。宏观和行业层面,经济下行与低利率双组合环境,有利于PE/VC机构取得更好的投资价格。我们将看到,新一代的股权投资机构崭露拳脚,力量不可小觑。


无股权不富。我们建议参与一级资本市场时,要保持对创新领域的敏感,重视细分行业的挖掘和横向对比,尤以TMT和大健康为关注热点。


【二级市场】


新旧产业板块的分化将更加明显。传统产业在去产能和保增长的背景下走钢丝,板块下行压力大,需保持谨慎。


新兴产业虽具有成长能力,但部分估值存在泡沫,投资人必须具备对新兴行业的敏感度和去伪存真的能力,才能保护财富不被泡沫伤害。


真正具备成长能力的公司,将成为新时代二级市场的强者,并强者恒强。


并购重组与借壳依旧是持续的热点,但这只是属于少数人的机会,需要借助专业力量参与。


【房地产市场】


2016年将继续分化,二三四线城市持续去库存,房价上涨乏力,总体呈现楼价稳中有降的趋势;一线城市聚集效应则更为明显,但如果楼价持续高拉,或是外部债务环境恶化,则一线楼市也将面临调整。


【固定及类固定收益市场】


大环境而言,基准利率的下降最终会引导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下降。


银行理财产品受制于利差收窄,风险收益下降,发行量将减少,但可作为维持一定流动性的配置。


传统类固收信托计划的工商类和地产类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和债务违约风险抬头的影响,发行规模继续萎缩。其中,政信类产品在中央财政未来两年的地方债务置换计划前提下,还是尚可持续的配置,但必须回避债务率畸高的地方平台的产品。


【境外保险】


伴随汇率机制改革序幕的开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6年将继续寻找价值之锚。


中短期的储蓄分红型保险产品,是便捷、阳光地将人民币转换为境外美元资产的利器。


结构化的指数型寿险,将成为养老和传承规划的新选择。


中长期储蓄分红、保障型产品,也是中产阶层参与此轮汇率机制变革、保障家庭、保护财富的应有之道。


【总结】


回看历史,危与机就像硬币的两面形影相随,创新力量也往往在经济下行时孕育而出。好比Google和Apple就都是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通过创新成就为行业领袖。当下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市场在对过剩产业关上大门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打开了一扇窗。市场无风险利率的下行,使得投资的机会成本大为下降,愈加灵活的资本市场也将成为新兴企业价值实现的加速器。


2016是市场重大变革的一年。我们建议:对新兴领域保持敏感度,积极布局、适时变现。让我们一同迎接大挑战,拥抱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