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启 说
7月底8月初,启元与母公司景元天成及合作伙伴们一同,前往硅谷与当地科技与创新链条上的多个环节来了次亲密接触,从创新科研机构到孵化器,从知名风投机构到参访英伟达、Google等名企,每位成员都有颇多感触与收获。
启元财富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干霖儿,平时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湄妈”。作为访学团的一员,她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她的所感所得。湄妈的女儿在美留学多年,虽然此前曾经多次赴美,也是几次到访硅谷,但唯有这次深入访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里分享给大家。
来源:湄妈小站(angelgan919188)
作者:湄妈
盛夏八月,我与同事们一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硅谷科技创新探索之旅。我们走访了硅谷老牌造梦工厂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最挣钱的人工智能公司英伟达、致力于全球生命健康生态体系的Verily-Google和孵化器领域的“神话”Plug&Play等全球知名企业,并与生物医疗孵化器QB3,生命科学加速器IndieBio,敏捷物联网云平台AylaNetwork和创新共享办公孵化器OnePiece,以及AI猎头服务提供商TalentSeer等企业高管们面对面交流,探索了硅谷科技创新机制。并与华山资本,Uphonest基金以及通和毓承等风险投资机构,围绕中美科技创新与跨境投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短短的七天,我们如同一个个虔诚的行者不分昼夜在硅谷这个圣地探寻学习,并不断地在心中设问:为什么小小的硅谷能成为世界高科技中心?为什么这里的投资者也好创业者也好都一再强调硅谷投资生态圈?为什么没有象中国一样名目类多的人才引进政策,却有那么多的精英人才聚集?……一周下来,答案在心头逐渐明晰。今天,我从一个投资机构但不是很专业的从业人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看法。
硅谷的生态系统非常成熟
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执行董事Claude Leglise给我们介绍说:“硅谷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做的地方,彼此之间非常注重分享,因为一个人的问题可能会是另一个人的机遇”。确实,一个小小的硅谷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高科技的至高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硅谷这个成熟又具备强大生命力的生态系统。这个也是在参访过程中每个接待机构的人员一直强调的一点。当然,我们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硅谷人与人之间主动的信息沟通,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高校及其产业园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体系,研发机构、创业孵化等平台的人才培育及项目孵化机制,以及一些成熟企业以各种反哺回馈的形式扶持创新者在自己相关行业的研究和开发,让大量的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或产业化,并推动新一代产品的研发。而且所有项目及数据的公开透明,让你在硅谷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同时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硅谷的人才机制是独一无二的
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策源地和制高点,优秀的人才是其中最大的因素。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硅谷聚集了几乎全世界各地的精英,也熔炉了全世界各地的文化。所以硅谷人才有像乔布斯这种偏执的产品经理、有专注某个领域的学术研究者、有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有永不言败的创业者,也有许多来自中国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早期从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国内优秀大学出来的人较多),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逐渐构筑起了硅谷特有的多元化文化和创新平台。
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执行董事Claude Leglise介绍硅谷的科技创新生态
美国不像中国,政府会推出各种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但美国在打造人才发展环境中规则建设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首先国家层面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以及人才倾向政策都是相当健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鼓励创新、保护创新以及有利于人力资本发挥创造力的法律体系,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约,再到私营企业自主科研成果的专利权的拥有等等,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我们一路参访过来,各种孵化器机构分类明细,制度及服务设施设备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专业化服务体系相当完善,提供了从资金到办公场地、经营及税收优惠,以及资本引入或催化等全方位服务。
此外,硅谷聚集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些大学通过优秀的教育培训以及自带的产业园,以产学相融的方式与硅谷经济相互促进并协同发展,不但聚集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同时在各个方面形成了硅谷特有的人才流动生态圈,让创业者心无杂念做自己想做的事。
硅谷生态圈在信用成本上投资极低
硅谷生态圈在信用成本上投资极低,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信誉看得非常重,所以彼此之间一旦合作都会很信任。对投资机构来说,投资一个项目,看好项目的成长性,与团队又沟通良好,就投。而对创业者来说,钱投进来,除了扶持就没有太多的约束。所以双方会比较轻松。不像在中国,最怕创业者做空手套白狼,甚至卷款跑路的事。所以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一些信用背景调查,特别关注财务数据,还关注有没有民间借贷,有否诉讼,为人处事如何,身体及家庭婚姻状况等等一一去排查。还有一个与国内不太一样的现象,在硅谷创业者不参与出资是件很正常的事,他就负责项目创新未来成长和运营。这样若在中国,我们就不由地思考,创业者不投资是不是本身对项目成长没信心,信用背书不够等等。
与资深美国VC机构探讨中美投资环境
硅谷的创业圈更务实,更关注社会价值
硅谷有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者不求全,专注自己的领域,只在自己擅长的点上深耕细作,力求自主创新争取更好、更安全、更有效。这种“小又精而专”造就了硅谷创业企业、投资机构以及产业链之间的良好信任基础。另外,硅谷的创投者往往具备全球视野,定位于做有意义的事,比如这个创新能为世界带来什么变革或帮助等。而国内创投企业,大都防备心理远大于合作心理,创业机构一味的求大求全、追风口,更多关注短期的收益,自我能得到多少,即使有点成功就成了救世英雄,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各种盲目扩张。投资机构也是以投机套利为主,没有潜心陪同企业共同成长的耐心,这样的环境确实不能让创业企业走得更远。
创投界神话一样存在的PNP
总体感受是,基于创业者,创业要基于本心,要具备企业家精神,明白自己的使命,专注细分领域去解决问题,打破固有的模式,要不断创新,并学会接纳和合作!对于投资者,投资领域清晰,要包容失败,鼓励创新,要注重投资回馈,更要投资那些能够改变世界却未必会很快盈利的企业。当然,孵化科研机构(包括大学)不断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各种平台,架构投资者之间的沟通途径,只有这样,三者之间才能建立快速有效持续成长的创新机制。
硅谷的生态环境更具备包容精神
硅谷特有的生态圈更具备包容精神,硅谷的创业者们根本不惧怕失败。在硅谷,大家强调“快速地失败,便宜地失败”,每个月都有一夜暴富的消息出来,但每个月都有各种失败。容忍失败,尊重失败,是一种创业者和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事情,失败了重新来过,也是很简单很自然的事儿,这种包容失败的自由精神同样折射到敢于做梦、执着追梦,理解跳槽、鼓励流动上,也正是这种包容让硅谷在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同样也是我们在行程中不断碰到一些优秀连续创业者的原因。而在中国,如果创业失败,大家觉得天塌了一样,即使创业有所成功,就有点小富则安,缺乏连续创业创新的动力。
参访生命科学加速器IndieBio
中国的发展不可小觑
在参访过程中,有一点让我们做为国人非常欣慰,那就是中国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小觑的力量。比如好多在硅谷某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公司或项目,总会发现在中国也有相应的创新型公司或项目,当然可能国内对标会更low一点或者研究起点要晚一点,但确实也在做,再也不是像以前有和无的对比。比如我们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机器人听领域科学家Zachary介绍中有柔性可穿戴康复护具技术,我今年上半年在中科院下的一家企业也看类似研究,当然中国的技术上还需优化。负责我们此次硅谷行的硅谷未来学院创始人兼执行董事程曦女士也是如此认为:以前在硅谷出现的一件新事物,大概要二三年后才能在中国看到,现在这个时间越来越短,最多不超过二三个月。
公司与硅谷未来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其次,中国做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我们在考察中也明显地感到美国各行各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首先一些参访的企业都设有一个中国市场部,而且大都已经在中国市场有深入布局或合作项目,即使还未进驻的如Verily-Google其实早已经把中国市场列入未来重点开发的市场,在参访互动中,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还非常认真地询问了我们对于Verily进入中国市场有什么好的建议和看法,让我们看到这些大企业做事情的细致认真。同时,在项目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同样把中国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市场来重点研究。而中国金融科技领先的企业如阿里,腾讯等,也是深得硅谷生态圈的认可。
在PNP LOGO墙上到处可见的中国企业,还有办公租位上中国面孔的工作人员
还有一点是,考察过程中发现无论是Plug&Play LOGO墙上出现的中国企业,还是国内政府部门、一些大学机构在硅谷的项目,包括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不断碰到的中国访问团,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也好,资本也好,早已经在硅谷渗透多年。确实,从当下来说,国内经济正面临大考,而中美贸易战更让中国各行各业风声鹤唳,创业难,守业也难,投资环境可谓如履薄冰。相比而言,硅谷的投资生态不知道要比中国好多少,所以,走出去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鼓励大家走出去,并不是说闭着眼睛去撒钱,一方面中国对出境资产控制非常严格,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来自于中国的投资的管制同样更加严格,比如中国政府或国企资金的VC,以前是不允许投资半导体,现正逐步扩大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科技、云计算等等其他领域,同时贸易战对投资更增加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何分享跨境投资的盛宴
总而言之,深入硅谷访学,看到的不是单纯的硅谷文化,而是特有的基于开放、创新、科技、分享的多元文化生态圈。对于中国,觉得还有很多路要走,而对于深陷国内去杠杆、经济低迷和中美贸易等多种压力的中国企业,更是有很多事亟待自身去完善和提高。消费升级也好,产业链重组也好,加工贸易转移也好,而未来人民币贬值,人工成本高居不下等这些都是必然存在的。所以,未来资产如何配置,国际化布局如何开展,一定是每个高净值人士需要深思的事。
母公司景元天成在硅谷深圳湾挂牌
公司做为在VC/PE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投资机构,期望成为跨境投资的先行者,从去年就开始进行布局,依托在硅谷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投资机构,先后投资了一些医疗健康、科技、教育培训、平台服务等项目,我们也期待不久一方面把一些好的项目引进到中国,另一方面也与一些高净值客户共同分享跨境多元化投资的盛宴。
对于自己,虽然美国去了无数趟,也是几次到访硅谷,唯有这次深入访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路下来,收获也是颇多,同时更是深感自己各种欠缺,也所以,要努力!在八月的最后一天,写下这些感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此行考察团全体人员在硅谷学院前合影留念
学成毕业